新闻快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通告 > 新闻快讯 > 正文
贾力:坚定选择农业路,守得云开见月明
2023-03-30 11:31  点击:[]

    贾力,宁夏银川人,玉米研究所2021级作物遗传育种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卢艳丽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玉米抗逆基因资源挖掘和机制解析。博士期间,累计发表4SCI ,其中以共同第一作者在一区TOP期刊PBJ发表论文1篇,累计影响因子13.2。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民以食为天,食以种为先

    高考后,这个来自宁夏银川的小伙子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学农?”中学时的一次郊游经历,让贾力能给出完美答案。

    贾力望着一排排错落有序的蔬菜基地,又近距离观察了里面精雕细琢的蔬菜。从小“观物不泥迹象”的他好奇地问工作人员:“为什么在菜市场却不曾见过如此动人的蔬菜?”工作人员漫不经心地答道:“这些蔬菜可是国外进口的,要空运销往中国香港呢!”。“进口”两字刺激了当时的贾力,在他脑海里不断涌现的是阿根廷农业的繁荣与落寞。这次与进口蔬菜的邂逅,使他与种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贾力发现,随着时间向前,当时寥寥的蔬菜公司慢慢也壮大到几十家。它们在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化供销链条。但种子问题始终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对许多作物而言,连续种植会使种子退化,从而导致减产、品质降低等诸多问题。目前,我们国家农作物种子的自主率不高,在农业生产中,大部分蔬菜种子严重依赖国外进口。

    种子问题关乎着全中国人民的口粮,贾力想要为祖国做大做强自己的种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的高考志愿毫不犹豫选择了农学专业。

熬墨蓄势,笃志好学

    小小的“种子”在贾力的心里扎根发芽,支撑着贾力的求学之路。

在大学期间,凭着对植物科学的浓厚兴趣,贾力开始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并立志要在振兴种业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大四下期,他如愿考入了我校玉米研究所,开始参与玉米抗逆分子育种的研究工作。

    作为一个科研小白,贾力不仅要学习各种生理、分子实验的原理操作,还要熟悉田间管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利用课余时间广读文献勤思考,多求问,长此以往,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只是基础的一步,他实验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

    为了评估玉米群体中多份材料的抗旱特性,就要精确控制土壤水分,他需要将购买的砂土与营养土按照固定比例搅拌混合,控制土壤水分含量一致后灌注到几百个特制的PVC深管中,然后种植材料。随后在实验室配制好营养液,用三轮车载着两个百升大桶,往返于学校与基地大棚之间。等到了需要采集表型的时候,他就需要将其逐管拆开,从0.6米深的土层中分三个区间收集所有的根系,洗净烘干统计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根系分布情况。农业科研实验的繁琐与细致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贾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课题组卢艳丽老师和冯宣军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在师兄师姐的耐心帮助下,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也逐渐培养出了自己做事细心,吃苦耐劳的品质。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所有的科研都要和时间赛跑。玉米材料的创制和鉴定都需要一定的周期,再加上课程计划和博士考试,这些让贾力在硕士期间并未获得自己想要的成果。进入博士阶段,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发表了自己的科研成果,他的内心也难免有些焦急。他也曾想过把现有的小成果发表出来,但这好比即将登上山顶却选择返航下山,经历过短暂的内心斗争后,他还是决定守住初心,坚持梦想。导师也不断鼓励他“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做好一项工作,追寻一个梦想”。在不懈的坚持下,他在博二才终于完成了实验设想的“最后一块拼图”。这之后,他才开始着手撰文投稿。因为完整的实验体系,他的文章很顺利被接收发表,创制的新种质为玉米抗旱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并且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修德勿留意功名,读书勿寄兴风雅。”贾力在有了一些小成果后,并没有沉浸在成果带给自己的欣喜里,而是紧张地投入到新的科研学习中。对他来说,这些“小成果”只是漫漫求知路中的一个个小小里程碑,中国种业、粮食发展的道路上还有更多的科学问题等着去探索、去解决。贾力想要守住初心,为玉米抗逆育种挖掘基因资源,为助力农业“芯片”研发,守住中国饭碗而继续努力钻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的寄语也深深激励着他,在新征程上激昂青春之志,奉献青春之力,在科技兴农之路上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