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支农公益进行到底
——记动物医学2005级黄庆波同学
2008年10月,成功申报并实施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并担任项目负责人……
萌发公益之想
刚进大学校园的黄庆波和众多新生一样满怀激情地参加各种学生会和社团的面试,却均以失败告终。自信心大受挫折的他本打算放弃各种以后的面试,但在同乡一位师兄的再三鼓励下最终鼓起勇气面试农业经济研讨协会——以研究三农、探讨三农问题为核心内容的公益性学术性社团,并顺利通过。从此,黄庆波便与公益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起初,黄庆波同刚进协会的其他同学一样只是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没有什么责任感或是激情,但经过一年,随着慢慢对支农的接触、了解,黄庆波对支农活动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着手一大批的改革促使农经协会能为农村做更多实事。在几乎没有人协助的情况,他内外兼管,从一个的活动方案的撰写到项目的申报、再到实施;从协会部门会议到理事会,再到成员大会,都要亲历亲为。经过黄庆波不断地努力,农经协会在2008年荣获“四川省十佳社团”称号。他本人也在2008年2月成功申报并实施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的“2008年绿色中国与和谐社会”项目,成为项目负责人,主要调查农村村委与宗族间的关系。
打开公益之门
黄庆波曾去武汉、西安、北京等地及许多高校参加交流论坛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外出机会呢?原来黄庆波将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开始他的信息来源主要是前届熊晓龙师兄所传承下来一些网络信息,而后便是他自己在网上涉猎相关网站。在获取相关的支农公益活动的准确信息后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积极递交申请,在申请通过审核后便与相关组织通过电话的方式联系来取得参加这些交流活动的资格。
2007年1月,黄庆波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北京梁溯冥乡村建设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组织“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支农调研交流研讨会”。此乃第一次前往高校参加研讨会。组织安排他们最初在武汉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农业培训,而后便被分成几组派往不同的地方进行调研。黄庆波所在小组二十人被派驻到了武汉某乡村,接下来他们便开始了七天别样生活。黄师兄心里清楚自己是来支农的,如果这段时间不好好行动的话,村民们就会怀疑我们前来的目的真正是支农吗?为了不让农民朋友们失望,他和队友们早早地起床,然后跑操、唱队歌,为农民进行服务,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正是通过这次活动,黄庆波深刻地体会到了责任二字,尤其是作为一名农林院校的学生应为农村所担负的责任,于是便踏上了他的支农公益之路。
收获公益之果
2008年4月,黄庆波在成都参与了“西南地区NGO(no government organization)反歧视法律培训班”,以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那些在社会受歧视的群体如患乙肝的病人、同性恋等。在培训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许多原来从未想过的事情:两个男人很暧昧地抱在一块、男士非常开心地穿着女士服装……师兄此时很豁达地告诉我们,要是没亲眼目睹那情那景并深入了解他们,他肯定会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一样无法接受这样的情景并可能会用另样的眼光看他们。而现在的他因为接触的事物更多,觉得很多现象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世界也许正是有了异同才能达到和谐。
然而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4月,受中国大学生公益论坛组委会邀请,黄师兄在北京清华大学参与了“第五届大学生公益论坛”,并申请到了四川地区的分论坛举办资格,满怀信心的黄师兄准备将此次举办地定为我校。但在向学校团委提出申请时,学校决定根据他的筹办成效最后定夺。黄庆波开始尽自己全力准备着,争取可能的机会。从与会人员的邀请名单到住宿的安排,从活动行程的安排到具体在饭店吃饭还是餐厅吃饭等大、小事都要他自己联系处理。终于,经过努力一切都安排妥当,也得到了校团委的初步认可批准。黄庆波本想总算可以稍松一口气,可最后却由于“3•14”打砸抢烧事件的发生,学校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取消了本次活动。面对成形的活动就此夭折,此时的黄庆波并没表现出意想中伤心而更多的是淡定。他说:“不论结果如何,只要自己努力过,在过程中得到了众多肯定并且自己的组织能力也得到提高就满足啦。不管怎样,在支农公益路上我会继续努力的。”
经过四年的历练,黄师兄从那个懵懂无所谓的男孩子已长成如今有责任感、心系农村建设的男子汉,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可以为农民做点贡献。
黄庆波师兄说,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立自强,坚定信念,只要自己觉得值得的就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不要因为艰辛、挫折而轻言放弃。观念决定人生,态度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