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通道”走出的藏家男孩
——记政法学院旅游管理2006级1班泽龙扎西
家人•亲情•生活
等了很久,笔者终于见到政法学院旅游管理的泽龙扎西同学。
面带微笑的他,远远地向笔者打招呼,并抱歉地说:“因为我个人的缘故,让采访计划一再推延。”因为妹妹生病入院,他不得不留在成都照看妹妹。聊到妹妹兰亚梅,泽龙扎西说:“妹妹从小就非常聪明,用一个月就读完了小学预备班,读了半年一年级就直接跳级读二年级。”
停顿片刻后,泽龙接着说:“我叫泽龙扎西,汉名罗泽龙。在学校很多同学都叫我扎西,‘泽龙扎西’在藏语里面代表着长命百岁”。
泽龙扎西的家在阿坝州黑水县,10岁时父亲因为工作过度劳累去世了。为了节约学费开销,较早懂事的妹妹刚读完小学三年级,就离开了学校,和妈妈一道为生活、为哥哥的学费奔波。为了让能哥哥在学校安心学习,妹妹一直瞒着自己的耳病,本来只是一般的中耳炎,现在却恶化成了耳膜穿孔,连听觉都快丧失了。说罢,泽龙扎西拧过脸去,仰头望着远处的山,良久无语。
我们把话题转到了他的其他亲人身上。笔者这才知道,泽龙扎西口中的爷爷、奶奶居然是他家赡养的一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夫妇。因为农村偏僻,爷爷奶奶无儿无女,一度孤苦无依,被泽龙扎西的妈妈义无反顾地接到家里,成了兄妹二人的爷爷和奶奶。
爷爷几年前去世了,奶奶至今体弱多病。泽龙扎西说,村里申报孤寡老人的每个月可以得到一定补助。可是妈妈不想让老人心里有“自己是孤寡老人”的忧虑,断然拒绝了孤寡老人补助的申报,她把老人当成了家庭的一员。
泽龙扎西说,自己在妈妈身上学到了乐观、善良、坚持不懈的品质。
学校•社会•关爱
2006年的金秋,泽龙扎西拿着一家人凑的2500元钱来到了学校。2500元钱距学费还要差上一大截。他说,报道的第一天就想回家了,不想再读书了。学校负责新生接待的老师知道他的情况后,让泽龙扎西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了入学手续,希望他在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了帮助泽龙扎西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原学生处处长、现副厅级调研员何临春老师为泽龙扎西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还经常找泽龙扎西谈话,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学院领导、班主任也经常关心泽龙扎西的生活,帮他解决实际问题,鼓励他坚定信心。
除了学校、学院的关爱,泽龙扎西说,还要感谢省政协报社党支部和总编聂卉叔叔。“没有他们的资助,自己就不能完成高中学业,聂总编个人资助了我大学的生活费用,还经常利用来雅安出差的机会来看望、了解我的学习和生活”。
众多人的帮助成就了现在的泽龙扎西。谈到大学四年生活,他觉得幸福就是在大学里可以风雨无阻地学习,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哪怕很细微的一件小事,都是收获和财富!
学习•协会•交流
从农村来到大学这个新的环境,泽龙扎西说“初来咋到有很多东西都是那么陌生。比如如何在ATM机取款,如何使用基本的电脑操作,学习适应身边的变化……”,他有了很多的朋友,也有了很多畅谈心事的老师。
适应了大学生活的泽龙扎西,以小班学习委员的身份加入到了学院学术研讨部,开始了为同学服务的行列。为了给自己也给更多热爱民族文化的同学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他想建立一个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平台,他毫不犹豫地向校团委递交了成立民族文化协会的申请。
作为首位发起人,那时读大三的他和老师们沟通交流,详谈思路和规划。他的执著让老师们看到了一个热血男儿的决心和信心,申请工作得到了何临春老师的大力支持。
“当时何临春老师为帮助民族文化协会顺利建成,不顾出差生病劳顿,一返校就替我们审核申请材料。”最终,民族文化协会诞生了。
随着民族文化协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泽龙扎西在协会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拼的兄弟,还认识结交了外教Jim,大家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他目前在仍在为加强藏语学习和藏文化研究不懈努力着,希望对藏语和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尽一点力量。
“每个人成长历程差异很大,我的遭遇让我比其他人更加艰难,可我身边不缺少爱和温暖,始终有很多善良人在帮助我。”,而今泽龙扎西已获得西南民族大学攻读人类学专业硕士的资格,他认为自助者天助,只要自己不放弃,总会有奇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