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魅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青春魅影 > 正文
【优秀学生标兵】李芷晴:心怀热爱,点亮前行道路
2021-11-18 17:33  点击:[]

个人简介:李芷晴,中共党员,2021—2022学年优秀学生标兵获得者,两年必修加权全专业第一。英语四级581分,六级565分;为四川省高校志愿服务联盟会员,参与校内外各类志愿活动100余次,累计志愿时长超1300小时,获2020-2021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标兵”等公益表彰10余项;带队或参与的公益项目与创新创业赛事相结合,共获得包含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3项,校市级表彰近10项;参与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中科院2区TOP期刊1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获国家奖学金等表彰奖励30余项。

“微光如炬,热爱点亮前行的道路。”这是李芷晴站在2021—2022学年度优秀学生标兵的答辩台上时的竞选宣言,亦是她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回首大一刚进校时,李芷晴在方方面面都是一个“小白”,但她努力追寻心之所向,一路前行,一个青年的成长序幕缓缓地拉开。

心怀远方,热爱留在书本里

李芷晴连续两年必修加权均为专业第一,英语四六成绩均在560分以上,获国家奖学金等表彰30余项,可以说是“拿奖拿到手软”,是同学们眼中的学霸,但学霸的霸气也不是手到擒来的,这其中是李芷晴为学业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李芷晴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在课前预习好内容,课上仔细聆听,课后做好笔记、多思考,课下多和老师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大三的植物生理学是让李芷晴比较苦恼的学科,学习这门课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因为有一段时间比较忙,有一两次网课没听,李芷晴发现根本跟不上老师接下来讲解的内容,需要背的知识很多,而且课堂节奏很快。为了尽快跟上老师的讲课节奏,李芷晴便将网课翻来覆去的看,仔细揣摩老师的每一句话,课后认真整理课堂笔记。为了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她在期末花费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复习这一门学科。

李芷晴从来不避讳谈论自己付出的努力,她深知没有人可以不经过努力就获得成绩。在复习六级期间,她找遍了市面上所有的六级真题来做,找到听力真题反复地听,直到刷无可刷,做无可做。平时,她热衷原音英剧与美剧,跟随剧情人物的发音练习语音语调。她一直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是助力她收获甜美果实的沃土,前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心怀梦想,热爱放在实验室中

刚进入实验室时,李芷晴做的工作就是完成实验用具清洗和“跑腿”,但她依旧乐在其中。她感受着实验室里浓厚的科研氛围,不放过任何一个向师兄师姐请教的机会。而在这里,李芷晴也结识了给予她莫大帮助的导师孙勃教授和2020年优秀学生标兵获得者简越。

“简越师姐是2017级直博浙大的优秀学生标兵,无论是我早上还是晚上去实验室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是一个内敛的人,很沉得下心做实验。”简越身上沉稳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李芷晴,于是简越成为了她心中学习的榜样,当时坐在台下的李芷晴怀着满腔的坚定与热血,暗自下决心自己也要成为简越师姐那么优秀的人。榜样的力量时刻激励着自己,在大一下学期鼓足勇气申请加入科创实验团队,跟随孙勃开启了科研之路。

在科研路上,导师孙勃是李芷晴最感激的人,孙勃几乎全年无休,有时会为一个项目数据的获取,在实验室和学生们一起奋斗至深夜。在初期做实验前,对于实验设计,她查阅了大量资料,经常整整一天呆在图书馆里。当开始实验时,为了确保实验可行,她学习前人经验,总结规律,按照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设计。然而实验开始之后也并不顺利,预实验屡屡失败,连续几天实验都停滞不前,李芷晴为此十分头疼,导师孙勃给予她安慰与鼓励,并及时指出她实验的不足之处,及时帮助她修正研究的思路和调整方向。

她所在的团队是研究不同处理对芥菜的采后贮藏的影响,芥菜是他们自己的苗子,实验不断地消耗苗子,他们就要不断地去种,种苗子速度有时赶不上预实验消耗的速度,但是每一次从头再来都击不垮心怀热爱的她,对于她来说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成功而尝试。之前在做孢子芥的实验时,李芷晴每天要早起去菜市场挑选材料,实验经常做到半夜十二点,“虽然每当自己一个人走夜路时,看着空荡的街道会有些失落,但我不并想做半途而废的人,一路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当李芷晴在学习生活上有所懈怠时,孙勃也会给出自己的建议,鼓励她拾起干劲,继续前行。而今,李芷晴在科研领域收获颇丰,但她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没有停下脚步,接下来的计划是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进取,争取更大的成果,前路漫漫,不改赤子心。

心怀家国,热爱洒在公益路上

李芷晴热衷公益,高中时期便参加了成都市府南河公益行动。“高中时生活里只有学习,成绩是一个人优不优秀的唯一判定标准,但到了大学里,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里发光发热。”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进入大学后的她加入了学校的公益组织,利用空余时间不断在公益这条路上前行。

有人曾劝她说做公益很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但李芷晴觉得做公益很满足、很有成就感,每当做完这些事时她会觉得很快乐,能感受到人生的价值。在公益路上,这颗澄澈的心灵愈发晶莹,而她想为社会做更大贡献的想法也在心中破土而出、生根发芽。

李芷晴跟随一群园艺学院的有志青年来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小泊湖驻扎调查。“青海湖听上去很美很漂亮,但当你坐车到达那个地方时会发现,其实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丽。”这是李芷晴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破碎的自然之景,心中悲伤与震撼交织,而更令她震撼的是守护青海湖20余年的南加老师。

“我们在青海时住在藏民南加老师的家里,南加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小泊湖环境变得愈发糟糕,于是辞掉了工作全身心投入保护环境的事业中,他还失去了一条腿,一个人孤独地支撑在小泊湖。”李芷晴听到南加老师的故事之后陷入了沉思,没有了解南加老师的故事之前,李芷晴觉得自己的力量微小,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南加老师为小泊湖做的贡献震撼了她,她意识到一个人微小的力量累积下来也会变得很强大,心中想要为环境保护事业而奋斗的信念也更强了。李芷晴坚定地认为青年人就应以青年之力为国家的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于是,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将心扎根在这片沙丘上,跟随团队调查植物志,在小泊湖周围捡垃圾;在贫瘠的沙丘上栽种树苗;建立环保宣传教育博物馆,和每一个来参观小泊湖的人讲解环保的情况……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无论前方是艰难还是险阻,作为队长的她从不言放弃,即使面临高原反应难以入睡的困扰,每天吃了土豆又吃洋芋,晒伤、挂伤、虫子咬伤,治沙路上的高原雷雨,亦或是语言的沟通障碍……没有改变的是那颗愿意为了湖泊的初心。同时她还前往全国各大湖泊实地调研80余次,以学院三一园艺疗法工作室的“园艺疗法”为基础,独创R-P-M心脏复苏式环境治理模式。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共同治理,青海湖湿地周围沙地面积2000余亩,成功实现小泊湖108颗泉眼奇迹再生,让水质提升了等级。依托自己所学,团队在当地将特色高原草莓种植等技术进行推广,成功带动了周边8个村120户藏民增收致富。如今不论何时前往当地,都有无数老乡赠送成员哈达以示谢意。偶尔闲暇时,李芷晴站在沙丘上,一眼望过去,一边是治理好的绿洲,心中的成就感便随着青翠的树苗摇曳,而回过头,另一边依旧是黄沙万里,她深感自己需要做的还很多,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

获得优秀学生标兵后,李芷晴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她目前最大的目标是争取保研,成绩要保持好,科研要搞好,创新创业项目也要和团队向更高的目标冲击。

“无论取得什么成就,首先思想觉悟是第一位,要做一个爱国爱党的人,努力回报社会;学习上也要勤奋刻苦,因为我们的身份是学生,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更踏实地向前;做科研也要沉下心来,科研的路一定是很苦的,必须要有一颗沉静的心。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学院党委书记袁志香、党委办的全体老师和其他老师给了自己园艺家一般的温暖,为我人生道路上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我也有更大的信念向前奔跑,将永远怀揣热爱,保持本心,在追梦路上砥砺前行。”李芷晴这样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