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魅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青春魅影 > 正文
​【研究生优秀标兵】罗磊:朝惕砺以泛学海,岁不渝以致青云
2022-12-19 17:18  点击:[]

个人简介:罗磊,中共党员,管理学院2021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中科院一区TOP、CSSCI收录B类等期刊发表论文8篇,累计影响因子37.222,单篇最高11.072,首次验证了新冠肺炎疫情认知与农户绿色生产意愿之间的影响机制,担任4本SCI期刊审稿人。主持主研20余项三农课题,调研足迹遍布全省48个县区。曾任省委宣讲团青年分团成员、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代表、省学联执行主席、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曾获评国家奖学金、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研究生优秀标兵等荣誉。

缘起川农,在雅风细雨里镌刻青春印记

2014年,桂花飘香的时节,一个懵懂的小镇少年踏上川农大的求学之路。图书馆、育新楼、老板山、梧桐大道、第四办公楼,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他在这片沃土上扎根、吮吸、成长。谈起川农,罗磊有着道不尽的感慨:“本科四年时光里,专业知识学习让我明智,学生工作参与使我笃行,我在这里得到蜕变和成长。”专业老师的博学多识、校园活动的丰富多彩、科学实验的新奇有趣,每一个瞬间都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伴随着花开花落四个轮回,他的专业素养、思想觉悟与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我很幸运能够加入团学组织,那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我在里面得到了很多学习锻炼”,罗磊介绍到,学代会改革、110周年校庆、新媒体平台、学生权益、精品活动、院校联动、校区融合、组织评优……学生会伴随他走过了整个本科阶段,这段经历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条履历,更多的是一份锻炼与成长,磨练出了他的大局观、执行力、统筹协调等工作能力。四载雅风细雨里,他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先后担任院团委学生副书记、校学生会主席、雅安市学联主席,当选为共青团四川省十四大代表,入选省第一届青马工程培养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同学成长需求,助力学校中心工作。

正是源自本科四年的锻炼与培养,后来的罗磊担任省委宣讲团青年分团成员、省学联执行主席与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代表,在党的理论学习和宣讲中汲取力量、坚定立场,代表川农学子发生声、发好声,在省级层面为更多同学引领政治思想、服务成长成才。当问及学生干部经历给他带来了什么,罗磊回答道:“信念的坚定、眼界的开阔、思维的敏锐与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自己抗压力与执行力的培养,让我获益匪浅。在省学联驻会的那一年里,白天在省直机关开展行政工作,晚上加班结束后开始挑灯夜读,完成科研任务,基本每天只睡五个小时,正是那段高强度的抗压测试,让我拥有了读博的勇气和底力。”

远涉新疆,在黄沙戈壁间贡献川农力量

2018年,他是远赴新疆和田的支教老师。本科毕业后,“到西部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感召着罗磊毅然选择放弃其他专项保研,加入了川农大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和万千热血青年一道,去往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艰苦条件达到五类地区的新疆和田支教一年。

在和田县第三小学,他革新教学方法与思路,在学校公开课大赛上斩获一等奖,被学校推荐参加全县“说课下乡”示范实验课堂,还被推选参加和田县教育系统说课大赛并取得第二名,受到全体教师一致好评。同时,他发挥农业学科背景优势,打造出学校第一间科学实验室,执教第一堂“观察洋葱细胞表皮”实验课;带领学校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在南疆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川农大福利院公益课堂”,在和田市儿童福利院开课三十余次,辅导人次过千,受到中青网、中国青年志愿者等媒体专题报道,在当地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与声誉;设立起第一笔面向小学生的“川农大奖学金”,把川农大的名字传播在黄沙戈壁之间,把川农大之梦种在了维吾尔族孩子们的心里。

行而不辍,在漫漫研途上披荆斩棘破浪

2019年,他是研途之上的探索者,黎明破晓的西康楼下、凌晨傍晚的银杏道前,生活在日复一日的两点一线中充实伴随收获。农业经济理论学习、农民合作社实地调研、一周一汇报、两周一研讨,他在农村合作组织与资源环境等农经领域中潜心科研、执着探索。12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付出了汗水,也结下了硕果。从一个科研小白到发表农经四大刊物之一的《农业技术经济》期刊论文、从一个基础薄弱的跨专业学生到发表SCI、SSCI期刊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近40、从参加农经学术会议到担任4本SCI期刊审稿人,再从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到成为研究生优秀学生标兵,他从曾经那个尚不知科研为何物的本科少年蜕变成可以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留下属于自己印记的博士生。

“在刚开始撰写论文和投稿时,可以说是屡战屡败,我也曾一度怀疑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学术能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历了十几次的碰壁后,终于收到第一封来自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的录用通知”,罗磊回忆道,经过多次失败,他最终熬过了黎明前的黑暗,第一篇文章发表给予了他莫大的信心,随后,他总结经验、不骄不躁、突破瓶颈,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风险感知视角,将合作社组织行为与资源经济学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肯定,最终在影响因子11.072的《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担任该领域的4本SCI期刊审稿人,在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年会等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并在乡村振兴高峰论坛中获评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他的学习生涯中,老师们是求学阶段的指路明灯。罗磊说道:“我的导师傅新红教授等农经学科的老师们手把手地教会了我理论知识、模型构建与工具使用,也教会了我坐冷板凳、天道酬勤的道理,既为我仔细地架构研究方向,也充满信任地大胆放手,严厉又慈爱。”正是这些川农大精神的新一代传承人,教会了他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内涵与真谛;锻炼着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敢;指引着他用己所学,造福社会,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出贡献。

扎根大地,在社会服务中助农兴农强农

2022年,他作为研究生优秀标兵代表,在学生表彰大会上诉说着在川农的经历与成长。专业学习的同时,罗磊从未停止过服务社会、实践兴农的步伐,在推进乡村振兴与三农发展的实践服务中发挥专业优势、助农兴农强农。他致力于研究和解决农业绿色发展问题,主持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参与中央农办、国际合作、省哲社重点项目以及多地农业农村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二十余项社会服务课题。从脱贫攻坚三方评估到乡村振兴经验探索,从农业农村部到区县农业农村局,从海拔4500米的甘孜石渠到深处彝区腹地的凉山布拖,去山野寻问题,往农村谋思路,向农业要数据,找农民讨方法,调研足迹遍布全省48个县区,为多地三农发展决策撰写报告、提出建议,真正做到将论文写在神州大地之上,为助农兴农强农贡献川农大研究生力量。

谈及走访调研的经历,最令他感到难忘的事是发生在脱贫攻坚贫困县退出第三方抽查评估中,石渠县是四川省最偏远的县之一,平均海拔4520米,号称太阳部落,调查中罗磊抽中了一户位于山顶上的藏族同胞,上山途中越野路的轮胎几近贴着悬崖边前行,但是即便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仍然实现了路通、电通、水通,他回忆道:“住在山巅上的抽样农户一个劲地竖着拇指,不断地重复着‘共产党好’,这让我由衷震撼和感动,也让我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感激那次见证脱贫攻坚战伟大胜利的经历。”

回首在川农八年来的求学之路,在学校这片沃土的滋养里,罗磊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实现切换、改变与蜕变:田间地头的调查员、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校庆晚会幕后的道具组长、和田县三小的支教老师、代表全校同学的学联主席、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讲解员、公派留学的农经博士生、社会服务的科技工作者……变的是职责与担当,不变的是对川农大精神的传承与信仰,他在多重角色中演绎着举止的行与不行,阐释着心中的变与不变。

八年求学路,殷殷川农情。他始终相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现在,他正致力于潜心钻研,造福社会,为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做出新的贡献,追寻人生之路上的下一次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