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魅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动态 > 青春魅影 > 正文
【研究生优秀标兵】成庆悦: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2024-04-03 09:34  点击:[]

【个人简介】成庆悦,女,中共党员,水稻研究所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参与四川东坡永丰水稻科技小院筹建和运行工作;发表SCI期刊论文5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篇(一区TOP),第二作者论文2篇(导师为第一作者,一区TOP);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优秀标兵、省级优秀毕业研究生、校级优秀毕业研究生、校级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和奖励。

人生万事须自为

2017年9月,成庆悦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跨越三千公里,从新疆来到四川农业大学,就读农学院农学专业。刚入校的她时常对自己学习的目标感到困惑,为此她不断探寻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兴趣。中药鉴定及制剂技能大赛、昆虫标本制作、鉴定技能及分类知识竞赛、杂交水稻种植与全生育期管理技能大赛、烟草漂浮育苗技能大赛……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她终于发现水稻栽培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目标。于是成庆悦积极参与相关课程、学术讲座、科研兴趣培养计划项目,深入了解水稻栽培。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得知水稻研究所马均教授在水稻栽培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于是她主动联系,渴望加入其团队继续攻读硕士。

千磨万击还坚劲

2021年,成庆悦如愿考取水稻研究所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正式开学前,她就迫不及待提前加入团队,跟随师兄师姐开展播种、育秧、施肥、取样等田间工作。来自西北的她在进入课题组之前从未如此近距离接触过稻田。最初几次下田取样,成庆悦总是跟不上进度,陷入泥土中无法移动更是常事,往往是其他同学已经完成多个小区的取样工作,她还在第一个小区挣扎,时常因重心不稳而摔倒在稻田中。但凭着对水稻栽培的热爱,满身泥土的她没有感到一丝委屈。

硕士正式入学,马均教授交给她一个新的课题方向:弱光区稻田系统节能减排。此前,课题组还未对该方向有过探索。面对全新的试验和科研工作,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样设计温室气体静态取样箱合适吗?”“选择哪一个厂家进行取样箱的制作最合适?”“选择什么时间段取样最适合?”“别着急,慢慢来”,在课题组老师与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她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不断摸索新的试验方案,经历了半年的反复试错,终于将问题逐个击破,试验也步入正轨。

岁月不负追梦人

“栽培专业就是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的技术研究和推广离不开农民,和农民沟通,教给他们新技术,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在马均教授的谆谆教导下,成庆悦来到了眉山,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积极参与四川东坡永丰水稻科技小院创建工作。在这段时间中,她跟随导师奔波于眉山、温江两地,抓住一切机会,不断锻炼提升自己。

马均教授认为,作物栽培技术是直接面向生产的,是农民、基层农技人员所需要的,一切研究要服务于农民,数据来源农民,结果必将应用于农民。在马均教授和杨志远副教授的启发下,成庆悦在眉山展开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大田试验,探究农民不同生产规模对能量、环境与收益之间的影响,希望能够找到既能满足节能减排需求,又能提高农民收益的水稻生产模式。设计问卷,测定指标,处理数据,撰写论文,每一步都苦心焦思,劳心费神。与此同时,成庆悦还在温江进行着田间试验与管理,每周进行稻田温室气体的测定。她常常早出晚归,每天奔波于实验室、试验田与宿舍之间,即便再辛苦,也从未懈怠。

作物在配套的栽培措施下才能得到高产,人亦是如此。在成庆悦的科研道路上,马均教授因材施教,为她指引方向,解决困难。课题组老师们以身作则,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水稻栽培研究,长期深入基层传播新技术、推广新成果,身体力行扎根田间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她。成庆悦说:“在川农近七年的生活中,从在稻田里站不稳到现在的来去自如,大家一直在鼓励和帮助我成长,让我踩实了脚下的土地,迎来了自己的晴天。”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成庆悦的研究成果经反复修改后,终于在Energy(SCI收录,一区TOP)发表。在采访中,她表示:“回顾这个过程,发现自己成长了许多,除了具体可见的论文,自己逻辑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也得到大幅提高,就像沉甸甸的稻穗回馈农民一样,我也得到了来自水稻的馈赠。”